什么是心理治疗整合?“四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说着散文,而自己却一点也不知道……”乔治·斯特里克(George Stricker)在《心理治疗整合》一书的开头引用了莫里哀《贵人迷》中的这句话。然后,他说:“同样,许多心理治疗师多年来也在实践着心理治疗整合,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这样的事。”
如此看来,心理治疗整合还颇为神秘,有些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简单地说,心理治疗整合就是将不同流派取向的理论或技术进行融合,以发展出最有利于来访者的治疗方法。这确实是每一位心理治疗师所做的事情,如果他或她想要治疗更有效的话。心理治疗,讲究的就是实用,拿武术的比喻来说,就像李小龙的截拳道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击倒站在面前的对手,而心理治疗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到面前的这位来访者。换句话说,当我们在鞋店做售货员时,当然不会给所有的顾客试穿一个尺码的鞋子,因此,无意识中我们都在进行着心理治疗整合。
言归正传,心理治疗整合包括了各种想要超越单一流派取向限制的尝试,以看看根据其他的视角可以学习到什么东西。它的特征在于,对整合不同理论和技术的各种方式都持开放的态度。心理治疗整合与整合的心理治疗不同,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物;是针对治疗的不断发展的态度,而不是某个单一流派取向可代替的取向。而且,心理治疗整合与心理治疗取向的折中也有所不同。后者是指治疗师将若干种有用的技术放在一起使用,而并不考虑这些技术的理论背景,心理治疗整合则非常重视有一个组织原则将整合的内容贯穿起来,而这个原则就是“实用”二字。
在心理治疗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四大类型的整合取向。一是共同因素,指的是心理治疗的某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存在于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治疗取向中。比如,治疗联盟、矫正性情绪体验、来访者和治疗师的预期、治疗师的共情与积极关注,等等。第一个指出共同因素的人是罗森茨韦格(Rosenzweig,1936),他还创造了一个词叫“渡渡鸟效应”(Dodo bird effect),意指不同的心理治疗取向所产生的相似结果(就如在《爱丽丝漫游奇遇记》中,渡渡鸟说每个人都成功了,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奖励)。1961年,杰罗姆·弗兰克(Jerome Frank)出版了《说服与治愈:心理治疗的比较研究》(1993年此书已经第三版),在这本著作里,弗兰克研究了心理治疗、洗脑、信仰、安慰剂等多种多样方式的共性。在修订的版本中,还包括了充满情感的康复关系、康复环境、合理可靠的可以解释症状的神话以及康复仪式。虽然,对心理治疗师来说,像神话、仪式这样的词汇可能听起来不太舒服,但是,它们对于改变来说可能是真实起作用的。因此,迄今为止,这应该是对心理治疗中的共同因素进行得最为广泛的研究。
二是技术整合,指的是对取自于一些不同治疗取向的技术加以运用。它很容易与折中主义相混淆,后者没有任何系统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治疗,而技术整合依赖于一个系统的组织原则。在这一领域,第一位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是拉扎勒斯,1967年,他提出了多重模型治疗(multimodal therapy),到1976年,这一模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拉扎勒斯使用了BASIC-ID的图式来组织他的多重模型治疗,这几个首字母代表的分别是行为、情感、感觉、意象、认知、人际功能和药物/生物学。在这个复杂的干预系统中,来访者的任何困扰(不管其根源是什么)都会通过这里的适当的技术得以解决。在此之后,第二个重要的技术整合取向是博伊特勒(Beutler & Clatkin,1990)的处方性心理治疗(prescriptive psychotherapy)。在处方性心理治疗中强调的是治疗匹配,凭借研究(research)来选择最适合特定来访者症状的干预,即任何确定了的来访者特性的一些维度,都会有一个对应的治疗干预。这样说起来,技术整合怎么都有点像一锅大杂烩,不过,在其背后是有一个系统的基础的,这个基础可能就是来访者的需要,在某些时候这是必要而且也是有效的。
三是理论整合,指的是将取自不同取向的概念放到一起,或者说想要发展出一个更加高级的理论框架,以此更好地指导治疗。不过,鉴于不同取向的一些概念很可能在其根本的世界观上是冲突的,所以,理论整合是最难实现的一种整合。早在1933年,弗伦奇(French)就做过尝试,当然,他没有获得普遍的喝彩。弗伦奇指出了精神分析中一些概念(如,压抑)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如,消退)之间存在相似之处。1950年,多拉德和米勒(Dollard & Miller)撰写了《人格与心理治疗》一书,在其中他们将精神分析的概念转化成了学习理论的术语,比如说弗洛伊德自由联想实质是为患者消退不良反应,相当于一个暴露和脱敏的过程。1977年,瓦赫特尔出版了《精神分析与行为治疗》一书,斯特里克将其视为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标志着当代心理治疗整合的开端。在这本书中,瓦赫特尔完成了精神分析与行为治疗的理论整合;而且,在这本书的第二版(1997)中,瓦赫特尔还完成这两种理论与系统论的理论整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理论整合可能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不同的理论取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能是相互冲突的,比如精神分析的悲观主义和行为治疗的乐观主义。这样,梅瑟(1992)提出的第四种心理治疗整合——同化整合(assimilative integration)就显得更有必要,它一方面保证了对某个单一理论流派的忠诚,但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流派的技术,并以一种完美的方式加以整合。就像张无忌练了《九阳真经》的神功,然后再来练乾坤大挪移、太极拳等,而其功底却始终是九阳神功。在《心理整合治疗》一书中,斯特里克着重介绍了同化心理动力治疗,这种取向依赖于关系心理动力理论作为组织原则,但也吸收了认知取向、行为取向、经验取向以及系统取向的许多技术。而且,斯特里克还发展出一种心理治疗与人格的三层模型(Gold & Striker 1993; Sticker & Gold,1998)。这个三角形纵向地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的一层关注的是行为;中间的第二层处理的是认知、情感、知觉和感觉;底部的第三层囊括的是无意识过程。虽然在同化心理动力治疗中,像在传统的心理动力治疗中一样,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第三层的无意识过程,但是它们各层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并且不像是传统动力心理学认为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循环的关系。
当然,把心理治疗整合非常四大类型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它可能帮我们更好地辨别各种不同的治疗整合努力,而不幸的是,其弊也在此,这些分类可能让我们没有更清楚地认识心理治疗整合反而更加糊涂。因为各种类型之间存在交叉,根据不同的标准,一种整合取向也可以划分到另一种整合取向中。比如,拉扎勒斯的技术整合,他自己一直称为是技术折中,而实际上,斯特里克认为它还可以划分为同化整合,因为它始终以社会学习理论作为其基础。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对不同流派取向的整合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没有必要也很难区分某一次治疗中使用的到底是技术整合或理论整合还是其他,因为心理治疗的过程本身就异常复杂,它要满足当前的特定来访者的独特需求,所以心理治疗整合注定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没有终止。
那么,对我们来说,是先要学习各种理论和技术,然后来学习心理治疗整合;还是先了解心理治疗整合,带着这种思想来学习各种理论和技术呢?与斯特里克的观点不同,我赞同先了解心理治疗整合的思想,然后学习各种理论和技术,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有包容性地对待各种事物。毕竟,像江湖上误打误撞的后生,莫名其妙地被几大世外高人传授毕生所学,然后体内几股冲突的真气再由于偶然的机会被化解融合,一夜成名,成为独步武林的第一高手,这样的事几乎不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学习心理治疗,要踏踏实实地来,踏踏实实地整合,利用身边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为面前的来访者提供最合身的服务;心理治疗整合的目的绝不是要创作出一种独门武功,相反,它是要化有招为无招,化有行为无形,出手即是招,随时可成形,这才是最最上乘的武功。
文:郑世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