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研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研究 > 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最终要走向父母的自我教育
2018-04-20 浏览次数:1606
"

中国有3亿多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困扰着、冲击着人们焦虑不安的心灵。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却呈现理论研究薄弱与实践需求强劲、专业人才较少与社会需求量大、机构宣传夸大与指导效果欠佳的多重矛盾。

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一直是困扰家庭教育工作者的现实问题。比如,有些家庭教育指导者只经过几天理论性课程学习,没有经过案例实践就上岗,服务效果不佳;有些所谓的“专家”把家长批得痛哭流涕,却提供不了有效的改善方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7年12月12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广安家庭发展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

《规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汪卫东教授基于30年临床心理治疗实践形成的人格发展理论——系统发展理论,是针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交往模式等研制出来的。

《规范》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与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有机统一。即体现家庭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统一,全过程服务与全方位服务相统一,家庭内外关系、男女婚姻前后关系、夫妻性与情关系、个人身心关系平衡的观点。

比起西方的人际关系,中国人际关系具有“差序格局”和“关系主义”特点,《规范》的服务内容有家庭内外人际关系咨询与指导,帮助个人处理家庭内外关系,尤其是中国特色的“婆媳关系”。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不重视夫妻性关系的特点,还有夫妻性关系咨询与指导。设置“家庭养老与康复咨询”的指导服务则是为了适应中国人居家养老的特点。

在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知识要求上,《规范》提出了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为“含蓄”“好面子”“忍”等都是中国人的特点,不了解这一点就难以做好咨询。

《规范》中还有“家庭财产关系咨询”,指导转型期的现代家庭更好地处理婚姻前后财产关系,减少家庭矛盾。

针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跨领域、跨部门的特点,《规范》提出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培养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协同力量。

在培养机构方面,《规范》提出的人才培养格局是,设有与家庭教育相关学科方向的高校、科研院所、优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进行分工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利用学术研究优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者理论素质培养。优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可以进行实践训练。

《规范》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家庭发展、个人发展,“发展”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落脚点。围绕着“发展”建构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其最终目标是每个人都学会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者面临的咨询内容,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阶段,包括孕期保健、婴幼儿养育、学习指导、工作咨询、家庭建设、亲密关系建立、安心养老等内容。

社会迅速变化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现代人面临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因素越来越多,学会自我教育,时时学习、终身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

拿中国家长非常关心的孩子学习来说,孩子学习好坏与很多因素有关。除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孩子心理安全、情绪稳定,就能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去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若父母天天吵架、家庭冷如荒漠,孩子每天胆战心惊,怎么会有心情学习?成绩何以会好?所以,家长学会自我教育,创造良好关系,营造一个氛围良好、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

孩子出现问题,很多家长经常想的是怎么对付孩子。其实家长首先应该自问,我在教育孩子上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好端端的小苗怎么育成了“歪脖树”?家长要不断自我反思,学会自我教育,实现建设和谐家庭与自我发展的统一,才能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COPYRIGHT © 2017 安徽省现代心理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10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3113号-1
客服软件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