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研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研究 > 人际关系
生活心理学:活得自在,源于人际界限清晰
2020-11-24 浏览次数:1289
"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下面最高赞的回答:“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不盲目追求合群,不追求融入圈子,因为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020年11月,《中国好声音》决赛落幕,当天武汉很冷,担任导师的李健演唱完就裹上了羽绒服,笑称自己穿上了毛裤:“我一直是个冷暖自知的人。”

2015年,李健参加《歌手》,一时间成了万人迷,红遍大街小巷。

之后,各种邀约如雪片般飞来,很多人请他商演、广告代言、真人秀、制作电影音乐......,李健一一回绝。

他的助理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拒绝90%的邀约。”

他看重个人生活,投入自己的乐趣,不介入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只是保持创作的热情。


对于专注,李健有自己的理解:

“专注偶尔来自于抗争,但最终来自于自我的认可。真正的专注,是心里逐渐成长起来的自信,是一种抵抗外界干扰的强厚的抵挡。只有坚持十几年以上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专注带给你的保护。”


李健生活中的交际也非常简单:

“我不会跟女性走得太近。不光女性,男性也不近,我几个相当好的朋友也一年才见一回面,我不喜欢生活里有太多的人。古人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好朋友,不需要频繁接触。”


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

外向是外向者的嘉奖


棋手芮乃伟,曾在10年中夺得8次女子围棋世界冠军,也是世界第一个女子九段。

对弈中,她是非常专注的;棋盘外,她是非常沉默的。

芮乃伟常说自己不太会与人打交道,她嘴笨,时时接不住别人的话。

面对命运的惊涛骇浪,专注在围棋里面就是一种拯救。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外向者的嘉奖。”


有些人从社交中得到能量,有些人则从独处中汲取营养,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不一样,没有对错之分。


许多人热衷于结交“人脉”,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有人却刻意追求清静,放弃了无意义的社交。


不讨好,不世故,不取悦谁,也不依附于谁,看似不近人情,实际上是有所坚守。


写在最后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著名的150定律


由于受大脑认知能力的限制,一个人最多能与148人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四舍五入就是150人,其中深度交往的人数大约为20人


换句话说,你能拥有的私人朋友,不超过150个人。


实际上,有数据表明Facebook社区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是120人。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必然会有所取舍,有所选择。


《刺猬的优雅》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专注做事,真诚待人,选择与同频的灵魂结伴,选择合适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一个人不勉强自己,人际界限清晰,懂得悦纳自我,呆在自己感觉舒适的关系里,从容就是最好的状态。

COPYRIGHT © 2017 安徽省现代心理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10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3113号-1
客服软件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