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研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研究 > 亲子关系
如何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
2020-11-27 浏览次数:1703
"

10月13号凌晨,江苏高二学生朱剑跳桥自杀,疑因“早恋”被班主任骂“蠢驴”。遗书中他说,自己对未来充满憧憬,也渴望老师的认可,可老师除了看到他的差,还会看到什么?


朱剑一直觉得早恋不会影响成绩,反而是平衡学习的方法,女友是他的白月光,而且他最近的成绩也进步了;但班主任让他无法安心学习。


还有一周就满17岁的男孩,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01

自杀、自残念头翻倍,

为什么现代的青春期更危险?



频繁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让很多人难以置信。


美国范德堡大学儿童医院担任儿科副主任医师的格雷戈里·普莱蒙斯,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自杀、自残的想法或行为被送进医院,就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项关于自杀的调查。


不查不知道,结果触目惊心。


因为自杀念头或自残行为被送入美国儿童医院的孩子在10年间翻了一番,普莱蒙斯说:“自杀率攀升最快的族群是 10 到 14 岁年龄区间的孩子,也就是最年轻的青少年,这实在令人警醒。20 年前,我就没有见过八、九岁的孩子动过自杀、自残的念头。”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


这可能只包括就医的,考虑到心理治疗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真实数据也许还要大很多。


青春期本来就是危险的,而现在的青春期格外危险。


去年的4月,也发生过一起17岁少年跳桥事件, 他在车流滚滚的高速路桥上,拉开车门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青春期为什么危险:


首先是青春期激素浓度发生极大变化,青少年就像装满炸药的火药桶,对引爆随时待命,对压力却根本不耐受,不点都能自燃,更经不起任何刺激;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并不经常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他们的大脑要发育到25岁才能比较成熟。


这两点适合于任何时代的青春期,现代孩子的青春期更危险。


现在的孩子在物质上是没吃过苦,但在精神上,从很小就要承受精神压力: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的数据显示,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排第一位的就是学习压力过重(45.5%),其次是早恋(22.7%),然后是父母离异(13.6%)。

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协作、竞技类运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这些都缺,只有“学习”过剩,特别是学业压力,把青少年能发展出健康人格的其他必要空间都快挤没了,社交媒体和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给青少年的大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过去放养的孩子更早面临情绪问题,从心理层面来讲,这代青少年就是脆弱的一代。


成人采取的不恰当施压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大脑里绷得过紧的弦随时断掉,更不要说恶意的打击了。


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得·琼斯教授认为,人类大脑在20多岁还不太会处理心理压力,很容易受精神障碍影响,但这些问题到30岁左右就会逐渐得到解决。


如果能帮助孩子挺过情绪变化最激烈的阶段,以后就会慢慢变好的。


02

青少年大脑发育的特点


人类幼年时期特别长,孩子的大脑发育一直要到25岁才能发育成熟,这么长的时间,大脑可以被塑造得更有创造性、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么能更好帮助孩子的大脑发育呢?


改变大脑生理结构的办法,就是重复性的经验:

如果你想让大脑受损,就多重复负面的体验;

如果你想让大脑发育更好,那就多重复正面的体验。


03

怎样帮助青少年大脑发育?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要排除负面环境,营造良性的环境。


筛选负面环境


对于青春期孩子,负面环境主要就是持续打击他们自信的环境,特别是来自最重要关系的忽视、打骂、霸凌、虐待等等。


匹兹堡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明德研究了父母使用言语训斥的方式管教孩子,第二年追踪查访时,那些曾经被言语训斥过的孩子,更有可能行为出格或是出现抑郁的症状。


父母成为孩子压力的来源,总是训斥、责打、唠叨、不耐烦,经常被打击和批评,孩子怎么可能有活力?


营造良性环境


父母能改变孩子大脑神经纤维的成长,就是提供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良性环境。

社会学家研究了父母陪伴和孩子成长的关系,发现父母如果能够跟孩子有真正交流的话,孩子问题就会更少。


父母可以这样做,增进交流:

鼓励孩子用言语表达情绪,哪怕偶尔发脾气也没关系;

不做评判,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害怕被指责不敢表达,让他知道无论他想说什么,你都会耐心、用心地倾听;

把孩子发脾气或者有其他情绪的时候,正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

帮助孩子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应付不了,大人就要帮他接住一切状况;

营造温暖和支持的家庭氛围,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什么,回到家,他能感受到温暖;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多一些快乐、成功的体验,引导他们关注积极的一面。


积极心理学家里克.汉森在《复原力》一书中指出: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在遭遇逆境的时候还能重新站起来,平时就要让他多体会快乐、成功的感觉。


这样遇到失败的时候他还能回忆这些时刻,给自己打气,相信自己值得。



COPYRIGHT © 2017 安徽省现代心理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10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3113号-1
客服软件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