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心理科普
如何看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2018-01-13 浏览次数:1292
"

      近来,很多父母打电话咨询,自己的孩子攻击性很强,情绪波动很大。本来父母以为孩子年纪小,淘气打人是很正常的,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也仅仅是教训几句,并不做太多纠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这样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不只打父母,稍不开心,连一起玩的同龄小朋友都会攻击。而且在幼儿园里也不安分,不听老师的话,因为孩子爱打人,所以也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气越来越不好。动不动在家就摔东西,打父母。


      在3-6岁这个年龄段,儿童在智力和身体上的发展正处于自我认知萌芽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认为世界就是他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行为和思想表现上稍微出现“自私”的表现,情绪上以暴躁为主。因为他们脑海里还没有“他人”这个概念。
据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会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期,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期。孩子天性爱玩,如果只是孩子之间顽皮地你推我一下,我大你一下,倒是无伤大雅。可以培养孩子之间的友情。但是如果攻击行为不断,次数频繁,强度增大,甚至造成伤害。这样的情况既会造成孩子当前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紧张,可能还会对性格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甚至是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另一方面,攻击行为与犯罪有一定的关联。一般来说,攻击性强的人脾气相较于其他个体会更加暴躁,而且易冲动,犯罪率相对较高。

     有些家长就纳闷了,自己的孩子以前很安静,怎么突然脾气就暴躁,开始频繁攻击别人了呢。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攻击行为的原因:

    第一:基因遗传的原因,攻击性强的孩子可能存在某些微笑的基因缺陷,有些孩子生来就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第二:家庭因素,有些家长惯于使用暴力惩罚方式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人。比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犯错,不管轻重,先打一顿,孩子在遭受如此的“待遇”之后会产生抵触情绪。容易将这样的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举个例子:父亲在公司收了领导的气,在公司撒不了气,回到家打了妻子一拳,妻子同样不能还手,只能将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惧于大人,转身踢了一脚小狗。小狗被踢之后,下一个会是谁呢?有的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别人打了你一拳,你就要双倍还回去,家长的“鼓励”让孩子觉得攻击是唯一保护自己的方式。

    环境因素,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而且是非辨别能力弱。有资料显示,经常看暴力电视或书籍会使儿童的攻击心理加强。除了模仿之外,强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儿童在攻击别人之后,父母的赞赏或者是奖励会无形之中让孩子认为,这个行为是被认可的。在他们尝到了“好处”之后,攻击欲望会有所加强。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攻击行为只是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是孩子发展必然要经历的,确实,我们是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很少父母会觉得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异常的表现,到意识到时,已经很难纠正了,所以,广大父母应该明确认识到,孩子具有很强的攻击行为是异常的表现,会对他现在甚至是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的。父母不仅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暴力的生活环境,还要以身作则,不轻易对孩子施以暴力惩罚,最重要的要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关系会强化孩子好的行为,积极关注孩子,不仅是在物质上,更要注意孩子认知、情感、人格、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养育孩子!


COPYRIGHT © 2017 安徽省现代心理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10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3113号-1
客服软件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