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研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研究 > 人际关系
曾奇峰:性与关系,生命被激活的程度(三)
2020-12-16 浏览次数:1369
"

  心理学之精神分析,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充分地成为自己,拥有健康和强大的人格。精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放被压抑和扭曲的人格,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自恋者的自救,是把爱自己变成爱他人。什么是理想的人生?一个回答是:认知和情感生活都是饱满的。精神分析的任务是:让所有孩子都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
活着最大的价值就在于选择,由自己来选择还是由别人来选择,是决定一个人生命的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所谓的自我成长,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处理各种各样人生问题的老司机。

 

 对自我成长的放弃。

  你认为成长是孩子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事情。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成长都是终身的事情。你压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放弃了作为独立个体活着的价值,把自己仅仅看成孩子的保姆、厨师、司机、警卫员等,由此积累的怨气会变成对孩子的敌意,可能时时处处向孩子发泄。


  独立抚养者面临的问题。

  “单亲妈妈”这个叫法有问题。从生物学上说,现在还没有克隆人的技术,所以任何已经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双亲,而不是单亲。心理上的很多东西也是受遗传影响的,即使出于各种原因造成父亲缺席,孩子仍然会受到父亲基因的影响。所以,“单亲妈妈”应该改为“独立女性抚养者”。另外,单亲爸爸或者说独立男性抚养者也越来越多。
下面就从八个方面来谈谈独立抚养者可能面临的问题。


 你未完成跟另一半的“分离”。

 这种分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离婚、另一方因病去世等。这些原因最终都导致一个相同的结果,就是你需要独立抚养孩子。
如果你在心理上没有完成跟对方的分离,就肯定会影响跟孩子的关系。有些独立抚养者可能会说,我不觉得“那个人”对我还有影响,但这是意识层面的,潜意识层面的影响可能仍然存在。比如,你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跟以前有点不一样,就有可能是未完全分离的表现。


  一个关系的结束,需要充分“哀悼”。哀悼是清楚地确定某种丧失已经为既定事实,这可以消除潜意识里这个关系还在的幻想,使自己能够轻装上路。哀悼仪式有时候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仪式可以非常个人化。比如,在纸上写一段文字,然后烧掉;找一个闺密聊聊;去一个对你们有意义的地方住几天;跟心理咨询师谈谈;等等。

  充分哀悼后的状态是:你可以全力以赴活在当下,活在现在的关系中。总的来说,一个人哀悼的能力几乎等于自身成长的能力。

 

  过分向自己的性别身份认同,产生自我压抑之后的委屈感。

  莎士比亚说:“脆弱,你的名字叫女人!”这句话不知道催眠了多少女人。个体的以及文化层面的一个荒诞的歪曲认知,就是把能力本能化,意思是某些能力只有女性才能有,另外一些能力只有男性才能有。比如,女人强大做人、雷厉风行地做事就不女人了,男人买菜做饭带孩子就不男人了,这些现象表面上已经有很大改变,但潜意识层面的改变却并不大,尤其是女性潜意识向弱小认同这个方面。


  人不可以没有信念。

  在独立抚养孩子这件事情上,有一个健康的信念:你一定可以很好地胜任这件事情。如果你不能胜任,那只有一种可能性——你压抑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或者说,你把这个能力外包给了你潜意识里幻想的一个男人。
本来可以轻松愉悦地完成的任务,却做得太艰难、太痛苦,也是你压抑了各种能力的证据。
再重复一遍已经讲过的内容:健康的男男女女都是雌雄同体的。一个有点女汉子气的女人,几乎可以肯定会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一位非心理学的老师总结过一句话,胜过心理学家的千言万语。她说:养育一个健康孩子的妈妈,应该是粗心而阳光的。粗心,对应的显然是男性的“愚笨和麻木”;女性的“无微不至”,随着孩子的长大,愈加清晰地成为母亲和孩子关系中矛盾的根源。


  跟孩子不能分离。

  养孩子的过程,是母亲逐渐退出的过程。如果母亲有未愈合的早年分离创伤,孩子的成长就会激活她的创伤,她就会用各种自己不能觉察的方式阻止孩子成长。父亲的功能是在母亲和孩子之间“插一脚”,避免母亲跟孩子关系过近。母亲跟孩子关系过近,会导致孩子成长变慢甚至不能成长。成长在任何意义上都意味着心理上离妈妈越来越远。对于独立抚养者来说,外在的“插一脚”没有了,这个任务就要自己来完成。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相当于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但对于一个成长得很好的人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人清楚自我边界。


  用跟孩子的关系替代其他关系。

  你可能以对孩子负责的名义,中断自己跟他人的友谊,放弃自己的爱好,全心全意只跟孩子在一起。潜意识里,这包含一个“交易”:你的孩子也只能跟你玩,不可以有自己的“外交”空间。这种跟孩子没有“留白”的关系,会极大地妨碍孩子的社会化。


  用悲情感动自己。

  人是容易对悲情上瘾的。悲情包含潜在的自我崇拜,并且也要求孩子对自己崇拜、感恩和顺从。持续被悲情感动的母亲和孩子,智力处于压抑状态,双方都可能部分丧失应对现实的能力。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随时都要警惕自我感动、感动别人和被别人感动。因为感动的同时是智力剥夺,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和不可告己的目的。

 

   把对自己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

  你放弃对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满足你的期望。孩子立即处于两难境地:满足你,他就丧失了自我;不满足你,就攻击了他最爱的人,从而会产生强烈的内疚,即自我攻击。

 

   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中的低价值感,以及隐藏对孩子的敌意。

  独立女性抚养者会认为,在找男朋友这件事情上,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单身女性,这种低价值感会导致对孩子产生怨气,觉得是孩子欠自己的。
其实,这种低价值感跟孩子的拖累没什么关系。低价值感的人,随便找个什么理由就能证明自己的低价值,孩子只是随手拉来的一个理由而已。还有一种常见情况,你自己认为找一个男人是抛弃自己的孩子。
你去发展自己的亲密关系,最终也符合孩子的利益。简单地说,三个人玩比两个人玩的舞台更大,这为孩子以后飞向星辰大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2017 安徽省现代心理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10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3113号-1
客服软件
live chat